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赣州农业产业扶贫奏响攻坚曲 扶出好“钱”景

    信息发布者:大鹏展翅
    2017-12-14 16:03:26   转载

    赣州农业产业扶贫奏响攻坚曲 扶出好“钱”景

    2017年11月25日 09:29
    来源:客家新闻网 作者:王继亮


    这是11月21日记者拍摄的定南县鹅公镇中草药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有机菊花基地。该合作社由当地三个村党支部牵头成立,通过发展花卉种植、药材加工、旅游观光等项目,共同打造“中草药种植特色小镇”,为农民开辟出一条脱贫增收新路径。记者陈地长特约记者叶兴华摄

    大棚蔬菜生机勃发,油茶基地集中连片,脐橙园里硕果累累,乡村旅游渐入佳境……初冬时节,行走在赣南乡村,随处可见青山绿水,花果飘香,一幅富裕和谐画卷。

    近年来,我市围绕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紧盯“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要求,坚持“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创新一套模式、保障一笔资金、提供一套服务”机制,实施“产业到户”五大行动,创设“产业扶贫信贷通”“油茶贷”等金融产品,在全市上下奏响脱贫攻坚曲,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坚持机制创新

    推动产业扶贫全覆盖

    “合作社成立后,我现在每年都能领到1200多元的土地流转资金补助,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会昌县文武坝镇古坊村贫困户邹竹林告诉记者,他目前是古坊村整村推进合作社理事会成员,负责17亩池塘的水产养殖,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他和其他一些贫困户都拓宽了增收渠道。

    “目前,每户贫困户至少有5种增收渠道,户均年增收约2万元。”扶贫干部、会昌县文武坝镇人大主席曾宪优介绍,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古坊村采取“党建+精准扶贫”模式,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能人参与,古坊村组建了富民生态农业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近800亩,大力发展蔬菜、果业、养鱼、竹荪等生态农业产业。合作社吸纳全村75户贫困户入股,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了村民务工收入、产业扶贫信贷资金分红、合作社成员收益分红、土地流转收益等渠道。

    近年来,我市坚持创新驱动,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发展,通过选准产业、打造龙头等机制,实施脐橙、油茶、蔬菜、区域特色农业、林下经济、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光伏、旅游、农村电商等十大产业扶贫项目,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进入产业链。目前,我市共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济主体3.93万个,其中合作社9012家、家庭农场5257家、种养大户2.3万户,已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3567个,累计带动28.0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产业扶贫覆盖面达85.23%。

    实施“五大行动”

    不断夯实扶贫基础

    看着大棚内一棵棵茁壮成长的黄瓜苗,于都县梓山镇张军村王玉兰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如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不像以前,因为穷,什么都指望不上。”王玉兰患有慢性病,长期的治疗费用成为家庭的主要支出,也成为他们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家发展了大棚蔬菜,从白菜到豆角、甜椒,再到如今的黄瓜,蔬菜大棚给了我家过上好日子的希望。”王玉兰说。

    王玉兰的帮扶干部温树华告诉记者,产业扶贫政策和产业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调动了王玉兰进一步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积极性,政府举办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王玉兰一场不落,还专门购买了蔬菜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在于都,像王玉兰这样通过产业脱贫或致富的农户共有3.8万户,户均增收1500元。

    在坚持机制创新的同时,我市大力实施产业到户、主体培育、千人千村、产品助销和资产盘活行动,引领县、乡、村三级做实农业产业扶贫规划,逐村为贫困户选择、规划、定制好产业模式,合理规划确定种养面积和规模,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结推广要素入股、务工就业等联结方式,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市场,培育农特产品销售新业态,引导发展农村电商,选派农业技术人员与贫困村“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932个贫困村农业技术员全覆盖,盘活贫困户资产、村集体资产和财政支农资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让贫困户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共享更多改革红利,进一步夯实农业产业扶贫基础。

    目前,全市通过土地、资金等要素入股方式,覆盖带动5.2万户贫困户增收,全市3.93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联结带动15万贫困人口务工就业,其中农业企业、合作社带动占69%。

    强化资金保障

    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冬日里,行走在上犹的大山里,成片成片的茶树翠绿欲滴,在云蒸雾绕中幻如仙境。

    “有了‘油茶贷’,我的茶场再也不用为资金发愁了!”上犹县紫阳乡长岭村贫困户王茂林经营的十几亩油茶今年长势喜人,他说明年还想再种几亩,“这一切都得感谢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

    资金保障,是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撑。

    近年来,为强化农业产业资金保障,助力脱贫攻坚,我市通过创设“产业扶贫信贷通”“油茶贷”等金融产品,不断整合涉农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吸纳社会投入等方式,多渠道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难题。我市创设的“产业扶贫信贷通”,每年由财政拿出10亿元资金作为风险缓释金,撬动80亿元信贷额度,每户贫困户最高可获得8万元、最长三年期限的贴息贷款用于发展产业。两年来,全市用于产业扶贫的信贷资金共210多亿元,直接帮扶贫困户11.6万户、农业经营主体2.45万家。目前,我市已有28个案例入选江西省特色产业扶贫典型100例,其中赣南脐橙产业扶贫成为全国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脱贫的典型范例,瑞金廖奶奶咸鸭蛋做成叫响全国的扶贫致富品牌。(许朝祥 潘旋宇 记者王继亮)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