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于都县:千年古榕树的美丽传说

    信息发布者:大鹏展翅
    2018-08-23 08:46:20   转载

    于都县:千年古榕树的美丽传说 

    (供稿:于都县志办)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雩都县,为赣南三大古县之一。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改雩都县为于都县。

    查《辞海》(1999年版),对“雩”的解释为: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古代,雩北一带严重缺水,先民们为了生存,常在雩山脚下祭祀祈雨,《太平寰宇记》载:“相传昔人祈雨于此山下……”,当时的雩都,先后隶属吴、越、楚三国,崇尚巫觇之术,以楚尤甚。相传雩山有大小三雩公,遇有旱灾,由三雩公求雨,颇为灵验。求雨时,使童男、童女各八人,舞而呼雩,谓之“雩舞”,即求雨之舞。因此,清同治十三年《雩都县志》记载:“北有雩山,故有雩都”。这是以山为名的说法。


    而《元和郡县志》记云:“因雩水为名”。这里说雩都是以水为名的。以水为名,抑或以山为名,究竟谁是谁非?要知道,古代求雨的祭祀活动除了高山之巅举行,也可在临水之滨举行。于都境内有雩水(即于都河、贡江),就表证了这一点。至于雩山在前或雩水在前,或两者同时有之,我以为雩山在前的可能性大些,毕竟雩山独其一座,而雩水连绵一片,没个定点。



    西汉初,刚设立的雩都县含了现在的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六县,因此,历史上素有“六县之母”一说。初建县时,灌婴在古田坪建城,城名后人叫“灌婴城”,南宋赣州知府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有关于灌婴城的点滴记载,说有人觅得一块旧城之瓦,经他考证,即为灌婴城所用“汉瓦”。之后在固院村、古田坪之间反复了两个回合,至唐太宗时期,县冶毁于洪水,便从固院村迁往今天的县址。



    在千年古县——于都县政府机关大院内,一东一西相隔不远,矗立着两株千年古榕树。经林业部门考证该树距今已有1380年,东面的那株粗大的树干上,树根盘结,筋络凸暴,状如虬龙,树干的胸围,八个中等身材的成年男人,张开双臂环抱树干,恐怕也抱不过来;而相比之下,西边的另一株却小得多,躯干分而为三,较大的树干四个成年人即可合抱,浓密的枝叶,遮阴蔽日,绿荫匝地,盛夏酷暑,烈日当空,只要躲到那颗古榕树荫下,顿时汗收热消,遍体凉爽,十分畅快。


        传说,这两株古榕树却是同年同月同日栽种。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率大唐军队南征时期经过于都,驻扎县衙。当时,旧衙刚毁,一日晨起,信步衙内,但见庭院宽广,觉得少了点什么,细细一想,原来是缺少可以遮阴乘凉的树木,一时兴起,便面谕随行护驾的两员大将秦琼和慰迟恭,立即在院内各种下一株榕树,为县衙增添一景。秦琼、慰迟恭二将领旨,不敢怠慢,连忙命人取来两株一般大小的榕树苗,各自在院内择地栽种。秦琼是个细心的人,做什么事都有板有眼,做得象模象样的,四处踏看,便选中了县衙通向大门的那条鹅卵石通道附近,借来工具亲自动手在通道东侧挖了一个又宽又深的坑,挑来陈年粪土,再将榕树苗树干扶得端端正正,根须伸得舒舒展展的,填好浮土,用手捏住树干往上轻轻提了几下,再用脚将浮土踩实踏紧,最后到南门城下的于都河里,挑来几担河水,倾入树下,这才拍净战袍上的尘土,复旨去了。

      

      打铁佬出身的慰迟恭是个性急的人,只见秦大哥在那里忙碌了半天,心里很是不以为然。心想不就是一颗树吗!值得费那么多手脚?等秦琼快种好了树时,慰迟恭才匆匆地走到通道西侧,与东侧相对称的地方,抽出随身带的九节虎尾钢鞭,在地下三下五除二地挖了一个小坑,拎起树苗,胡乱塞进小坑,用脚拨拉一点浮土掩住根须,就算完事。他扭头走了两步,猛然看见秦大哥种的那株榕树下湿漉漉的,他略有所悟的回转身来,看看四周无人,便撩起战袍,照准榕树苗,“哗啦哗啦”劈头盖脸地撒了一泡热尿就走。经过千年的风风雨雨,这两株榕树终于生长成了现在人们看见的这个样子。


       红军在长征前夕,毛泽东住在离大榕树不远的何屋。毛泽东曾经常在这榕树底下召开群众和区、乡苏维埃政府干部大会,宣传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卖国贼蒋介石,树底下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大白天国民党飞机肆无忌惮地在大榕树上空低飞盘旋,防不胜防的扔下一颗颗传单“炸弹”,“劝降书”纷纷飘落在树叶上,除掉下一堆小树枝树叶外,大榕树依旧挺拔,老百姓们亲切地称之为神树。

         (作者:于都县民宗局 方波)



    打赏捐赠
    2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